
樂譜
樂譜上的每個字就代表一個指法。 尺八樂譜是以片假名來標示,像古琴般的文字記譜法。第一眼看到時可能會覺得很複雜。然而在學習過程中便會發現它比五線譜容易閲讀,甚至尺八古曲所著重的各種技巧和強調的空間感,文字記譜法還比較合適。

《虛鈴》據說是從唐代傳往日本被流傳下來最古老的唯一一首尺八曲。
唐宣宗大中年間,有一高僧人稱普化,不知其名亦不知其生於何時何地。普化禪師常年行宿荒塚、四處乞食,言行怪異卻又暗含禪機。《臨濟錄》所載普化禪師一偈雲:「明頭來,明頭打。暗頭來,暗頭打。四方八面來,旋風打。虛空來,連架打。」
普化化緣時,振鐸一聲,有回頭者,無論男女老少,普化皆言:「乞我一錢。」頗有眾生平等之意味。
咸通三年(公元862年),普化禪師向街上眾人乞衣,然而無論別人給他什麼衣服他都不要,唯臨濟禪師解其意,便送棺材一口與普化。普化大喜,當即扛著棺材繞街大喊:「我要去東門圓寂了。」時眾人爭相前往觀看,將東門圍得水泄不通,誰知普化卻說:「明天到南門圓寂才吉利。」一連三次,東南西門走了個遍。直到第四天,眾人都散了,普化一人扛棺出北門,便請路人將自己釘在棺材裡。消息傳開,眾皆嘩然,連忙打開棺材一看,裡面空無一物,唯有遠處碧空白雲間一聲聲振鐸之聲漸漸遠去。
普化禪師雲游四方、振鐸行化之風範,吸引了無數人為之傾慕想要拜其名下。傳說一位名叫張伯的居士也慕名而來,不料普化禪師向來不收弟子。然而張伯傾慕之心卻不為之減損,便模仿普化振鐸之聲,作了一首尺八曲,名字就叫《虛鐸》。
《虛鐸》自張伯創立,傳十六代至張參,授予覺心和尚,最終東傳日本,名稱也演變成了《虛鈴》。
尺八傳入日本之後又誕生了《虛空》和《霧海篪》,與《虛鈴》合稱尺八三本曲。可以說《虛鈴》、《虛空》、《霧海篪》分別表達了「悟道」、「修行」與「塵世」的三重境界。其中《虛空》相傳為覺心的弟子寄竹修行時恍然入睡,夢中傳來清音,醒來後立刻將夢中所聞之聲歸納而作成的。而《霧海篪》意為:迷霧籠罩的茫茫大海上傳來的的竹管之聲。
傳統的《虛鈴》以「虛吹」方法吹奏。所謂虛吹是以放鬆、自然的狀態,不加以任何音樂元素上的裝飾,發聲包含風聲,一口氣一節吹奏,以風聲結尾。